如果你一直密切关注资本市场的投资趋势,你一定会发现在过去的两年里,指数基金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尤其是牛市过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发现他们的头寸回报并没有超过市场指数回报,而在多头熊市中,除了空头寸,回报几乎远远落后于市场平均回报。
投资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主动投资,另一种是被动投资。
顾名思义,积极投资意味着投资者根据自己的观点管理自己的资产。
被动投资是指按照既定规则进行投资,而不需要人为干预。
主动和被动投资都有自己的基准投资组合。
基准,就是基准的含义。
积极投资的目标是超越基准。被动投资的目标是尽可能与基准保持一致。
最常用的投资基准是指数。
该指数源于人们对价格动态的关注。
例如,“本月鸡蛋价格上涨了1%”意味着鸡蛋价格指数变化了1%。
如果以“一篮子菜的价格”作为观察对象,我们可以推导得出“一篮子菜价指数”,这里的“一篮子菜”可能包含了鸡蛋、青菜、水果和肉类。如果以“一篮子蔬菜的价格”为观察对象,我们可以推导出“一篮子蔬菜的价格指数”,其中可能包括鸡蛋、蔬菜、水果和肉类。
简而言之,该指数是根据既定规则编制的,以便全面反映事物的变化。
在投资领域,我们看到最多的是股票价格指数。
这些索引建立了编译规则。制定这些指标的目的是了解根据既定规则选择的股票的综合表现。我们经常看到“上海综合指数”、“深圳成分指数”和“成长型企业市场指数”。
随着投资者投资需求的增加,各种战略指标应运而生。
这些指标的共同点是:首先,事先有一个经过充分研究的编制方法;第二,有既定的样本。第三,有一个定期调整机制。
指数基金是建立在被动投资基础上的投资组合。
那么,为什么指数基金?指数基金是如何构建的?如何投资指数基金?这是本文要回答的三个问题。
为什么是指数基金?当投资者进行投资时,他们总是必须在回报和风险之间做出选择。在大多数情况下,优秀的资产管理人员总是专注于在承担既定风险的前提下通过专业手段获得更多回报。
然而,长期市场数据显示,大多数投资者无法超越市场本身。
事实上,原因特别直观:以股票市场为例,股票价格是所有市场参与者观点的综合反映。
在股指形成过程中,股价是一个重要的变量。
因此,如果你想获得超过市场的长期稳定投资回报,那么你对股票价格的判断必须比市场上大多数人的判断更加微妙,而且你必须在大多数股票和大多数时间都有优势。
记住,你是一个人,市场是一千万人,要赢得一千万人,说实话,有点困难。
市场很难被击败,所以有一些指数基金跟随指数。
这些基金的管理目标是通过被动跟踪和拟合某一市场指数趋势的被动投资策略获得平均市场回报。
指数基金看起来很被动,但它也将对经理人构成严峻挑战,因为评估指数基金业绩最重要的指标是偏离程度。
这意味着指数基金的回报率不会比跟踪的指数高出太多或太多。
指数基金是如何构建的?指数基金投资的过程有四个步骤:确定目标指数,选择部分或全部股票建立跟踪目标指数的投资组合,确定分配给投资组合中每只股票的资金比例,完成指数投资过程。
具体如下:1 .选择目标指数并选择哪一个指数作为“基准”是投资指数基金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在指数投资过程中,指数的选择非常关键。考虑的主要因素是流动性和代表性。
国内市场上有很多指数,如沪深300指数、深证100指数、上证50指数等。每个索引都有不同的构造原则,并非所有的索引都适合作为目标索引进行跟踪。
还有一些细分的行业指数可用于跟踪。是否选择行业指数作为跟踪目标取决于对行业未来趋势的判断。
2.选择有代表性的股票来构建股票组合解决了“股票选择”的问题,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一个指数组合应该包含多少只成份股。
过多的股票会使调整变得更加困难,而调整带来的交易成本也会相应增加。然而,股票太少将导致跟踪结果不佳。
第二是如何确定需要分配的股票。
简而言之,为了使构建的投资组合收益与基准投资组合收益一致,我们需要确定两个问题:首先,有多少股票适合购买,毕竟每个人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是有限的;第二,哪些股票可以被列为主要购买目标,这个问题涉及到购买的股票是否具有代表性。
3.确定分配给指数基金的资金比例的最终目标是将“基准”的跟踪误差降至最低。
这里有两个含义:第一,在“基准投资组合”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我们的投资组合每天的回报率可以保持与基准投资组合大致相同;第二,当“基准组合”调整时,我们也可以及时进行调整。
以中国沪深300指数为例。根据样本稳定性和动态跟踪相结合的原则,沪深300指数每6个月调整一次成份股,每次调整的比例一般不超过10%。
当作为成份股的公司退出市场时,它将从退出之日起从指数股中移除,并被之前指数调整中未转入指数且在候选样本中排名最高的股票所取代。
随着目标指数的调整,指数组合也应动态调整。
如何投资指数基金?指数投资产品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在于获得平均市场回报,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个股的非系统性风险。
其特点是与个股相比,在牛市中可以获得相对丰厚的回报,在熊市中可以获得相对较小的回撤。
从指数基金的现状来看,基础广泛的指数基金规模相对较大,而创新型行业细分基金规模相对较小,但数量较大。
作为普通投资者,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进行选择:首先,你只需要能够分享市场的平均回报。
这类投资者适合购买上证300指数和深证300指数等基础广泛的指数基金。这类基金编制较早,规则运行较好,中国证监会也编制了自己的基金,有良好的维护经验。
基础广泛的指数拥有大量跨行业的成份股,可以代表整体市场回报。
二是追求经济改革的趋势机遇。
此类投资者适合投资于子行业,需要明确的是,此类基金的行业风险过于集中,其回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业的整体发展和市场对行业发展的理解。
那么,面对市场上成千上万的指数基金,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合理的方法是利用大部分比例获得平均市场收入,同时利用一小部分资金获得细分行业的机会,这不仅可以保持市场收入的弹性,而且具有行业收入的灵活性。
一个安全的建议是,80%的基金应该投资于基础广泛的基金,20%投资于个人更有信心的行业指数基金。
应注意指数基金适合长期持有,不适合“高抛空低吸”。